虽然我没在朋友圈发过毕业照,但我确实本科毕业了。
没发照片是因为根本没拍。
除了不得不去拍的集体照,我没有和任何朋友约拍,也没有参加毕业典礼。暑假的旅行,也不愿贴上“毕业”的标签。
在学校的最后一次聚会,是和大二学生工作的朋友们。
我们在海底捞闲聊吃瓜,在桌游馆撸猫吵闹。罢辽,互相道别各回寝室。
我的所有毕业局,和往常的无数次聚会并无二致。
没有盈眶的泪水,也没有刻意的祝福——一切如常,仿佛明天还会在课堂遇见。
我如此努力地、近乎刻意地回避着一切与“毕业”有关的元素。
『哭着道别不适合我们, 不然再见的时候,会很难为情啊』。
然而,当寝室终于空落,轰隆的呼噜声不再,空调外机单调的嗡鸣便格外刺耳。
辗转反侧,寂静如潮水漫涌,无数思绪挣脱了白日的束缚,纷纷扬扬,却又不知如何说起。
四年前,我将脆弱和迷茫塞进一个个纸箱,寄往陌生的远方。
我在学校的第一个冬天,大雪纷飞,漫长而寒冷。
四年光阴流转,我取得过一些微不足道的成绩,也做过很多傻事。
当然也留有一些遗憾:女朋友是连个影都没有的,新疆/青海/内蒙是一个也没去成的,保研是与我无关的……
然而,命运终究慷慨地赠予了最珍贵的礼物——我遇见了我的好朋友们,善良而真诚。
这份幸运,让我有底气相信,故事远未终结。
有人说,朋友是阶段性的。
大学同学和高中的不同之处在于,寒暑假回家总能见到高中同学。
但本科认识的伙伴,毕业后散落天涯,故乡和去向各异,或许就此山高水远,后会无期。
可我拒绝这样的剧本。我相信我们永远有下次。
四年前,山东室友曾南下广州找我玩。
四年后的此刻,我们北上山东去寻他。这不是一次告别之旅,而是信念的起点。
我和我的大学朋友们,可以顶峰相见,但更要“常常遇见”。距离,是下一次见面的序章。
我们可能还是不会拍很多合照。相信下次约定,才是永不泛黄的底片。
此刻,老式绿皮火车吱吱呀呀,像一首古老而执拗的歌谣,碾过沉睡的田野。
车厢摇晃,浓得化不开的夜在窗外流动。
列车穿过时间的缝隙,驶向一个约定了重逢的清晨。
6月29日 写于学生宿舍 6月30日 改于北上山东的夜行列车
发表您的看法